【专业文章】并购韩国公司时的法律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
페이지 정보
법무법인시우 작성일24-02-26본문
1.企业并购(M&A)的程序
企业并购(m&a)是企业兼并和收购的统称。兼并(mergers)是指,收购目标公司后成为法律、事实上的单一公司,而收购(acquisitions)是指,通过收购目标公司的股权或资产的一部分取得目标公司的经营权(控制权)且目标公司独立存在。最常用的并购(M&A)方式为股权收购、业务(资产)的转受让和合并。
通常情况下,并购(M&A)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签订谅解备忘录(MOU)和保密协议(NDA)->
2) 对并购目标公司的尽职调查(法律和会计等)
3) 根据尽职调查结果协商合同条款(收购价款等)
4) 签订合同
5) 合同终止前必要程序的执行(外国人投资申报/企业合并报告(类似于国内的经营者集中申报)等)
6) 支付价款并进行后续程序(股权转让、变更代表理事等高管人员、各种登记和申报等)
2. 法律尽职调查(Legal Due Diligence)
1) 定义
在并购过程中,调查目标公司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确定收购价款时,应通过诊断潜在风险和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利因素来调整价款。为此,需要对目标公司进行详细的审查,除了分析基本的财务报表,还需要收集关于目标公司的声誉等信息。这种对目标公司的调查称为‘尽职调查’,其中收集和分析与法律相关的信息称为‘法律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分为律师事务所进行的法律尽职调查(Legal Due Diligence)、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财务尽职调查(Finance Due Diligence)及税务尽职调查(Tax Due Diligence)和咨询公司进行的咨询尽职调查(Consulting Due Diligence)等,通常会进行法律尽职调查和会计尽职调查,有时候根据交易规模进行税务尽职调查和咨询尽职调查。
2) 目的
从受让方的角度来看,尽职调查的目的在于1)对决定是否进行交易做参考,2)确定交易结构,3)进行对目标公司的估值(确定收购金额,确认价格调整事由),4)准备交易合同(确定声明及保证事项、前提、承诺等),5)准备交易终结后的应对(收购后的整合准备)等。
受让方根据公司法律尽职调查获取的信息审查并购后发生或有债务的可能性并反映于收购价格,提前确定在合同的陈述和保证内容。
3)内容
法律尽职调查主要涉及公司一般事项、许可和监管相关事项、有形资产(动产或房地产)和知识产权相关事项、重大合同、人事和劳动事项、环境∙保险∙税务及与诉讼和争议相关事项。
进行法律尽职调查的人员根据交易规模而异,通常由1~2人负责一个领域,整体尽职调查需要10人左右。但小规模的尽职调查、小规模的股权转让、上市 / 公开募股(IPO)/证券发行等尽职调查的重要性较低的领域,则由3人以下人员进行。
法律尽职调查的主要流程如下:
1) 准备并发送法律尽职调查资料清单(Request for items);
2) 审核 尽职调查资料;
3) 要求补充资料、发送质疑问卷 (Q&A);
4)与目标公司的高管和员工进行有线或现场谈论(B/O session);
5) 对红色警告问题(Red flag issue)的报告或中期报告;
6) 通过补充资料、质疑问卷、访谈来更新尽职调查报告;
7) 完成最终版的尽职调查报告。
转让人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一些公司会以投资或并购为借口获取创业公司的商业秘密后直接用于开展自己的业务,因此需要提前签订‘保密协议’,谨慎管理收购意向者从公司获取的信息及资料并留下相关证据。
法律尽职调查结束后,律师事务所制定的法律尽职调查报告书,将作为签订本合同的参考。法律尽职调查报告书包括以下内容:
1) 可能阻碍合同的订立和执行的法律规制及限制;
2) 可能影响收购价款的事项;
3) 签订本合同时要求转让人做出的陈述和保证事项;
4) 收购后可能影响目标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事项;
5) 合同项下作为前提规定的事项、作为承诺规定的事项、作为陈述和保证规定的事项。
3. 并购韩国公司时需注意的事项
由于韩国同属大陆法系,基本法律体系与中国相似,但也具有独特的特色。特别是在流通业、转包交易、反垄断及公平交易相关的法律及许可、行政机关的规制等领域上,韩国和中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签订并购合同之前,有必要通过法律尽职调查掌握目标公司的信息。
另外,在法律尽职调查过程中经常发生获取对方当事人的商业秘密的情况。因此,为了防止对方当事人不正当利用秘密信息,有必要提前签订保密协议(NDA)。
一般情况下,股权收购合同中争端解决条款的内容双方当事人的意见不一致时,通常由在谈判中占有利地位一方的意思决定。但是,中国和韩国之间的判决书鲜少有互相承认、执行的情况。如果未经过充分的考虑而约定管辖中国法院,以后在执行阶段会可能遇到困难。
并购的规模和形式各不相同,从数十亿韩元到数万亿韩元不等。即便交易规模较小,为了防止未来可能发生的更大损害的发生,也需要通过尽职调查分析中韩两国法律上的风险 。
企业并购(m&a)是企业兼并和收购的统称。兼并(mergers)是指,收购目标公司后成为法律、事实上的单一公司,而收购(acquisitions)是指,通过收购目标公司的股权或资产的一部分取得目标公司的经营权(控制权)且目标公司独立存在。最常用的并购(M&A)方式为股权收购、业务(资产)的转受让和合并。
通常情况下,并购(M&A)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 签订谅解备忘录(MOU)和保密协议(NDA)->
2) 对并购目标公司的尽职调查(法律和会计等)
3) 根据尽职调查结果协商合同条款(收购价款等)
4) 签订合同
5) 合同终止前必要程序的执行(外国人投资申报/企业合并报告(类似于国内的经营者集中申报)等)
6) 支付价款并进行后续程序(股权转让、变更代表理事等高管人员、各种登记和申报等)
2. 法律尽职调查(Legal Due Diligence)
1) 定义
在并购过程中,调查目标公司非常重要。尤其是在确定收购价款时,应通过诊断潜在风险和未来可能发生的不利因素来调整价款。为此,需要对目标公司进行详细的审查,除了分析基本的财务报表,还需要收集关于目标公司的声誉等信息。这种对目标公司的调查称为‘尽职调查’,其中收集和分析与法律相关的信息称为‘法律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分为律师事务所进行的法律尽职调查(Legal Due Diligence)、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财务尽职调查(Finance Due Diligence)及税务尽职调查(Tax Due Diligence)和咨询公司进行的咨询尽职调查(Consulting Due Diligence)等,通常会进行法律尽职调查和会计尽职调查,有时候根据交易规模进行税务尽职调查和咨询尽职调查。
2) 目的
从受让方的角度来看,尽职调查的目的在于1)对决定是否进行交易做参考,2)确定交易结构,3)进行对目标公司的估值(确定收购金额,确认价格调整事由),4)准备交易合同(确定声明及保证事项、前提、承诺等),5)准备交易终结后的应对(收购后的整合准备)等。
受让方根据公司法律尽职调查获取的信息审查并购后发生或有债务的可能性并反映于收购价格,提前确定在合同的陈述和保证内容。
3)内容
法律尽职调查主要涉及公司一般事项、许可和监管相关事项、有形资产(动产或房地产)和知识产权相关事项、重大合同、人事和劳动事项、环境∙保险∙税务及与诉讼和争议相关事项。
进行法律尽职调查的人员根据交易规模而异,通常由1~2人负责一个领域,整体尽职调查需要10人左右。但小规模的尽职调查、小规模的股权转让、上市 / 公开募股(IPO)/证券发行等尽职调查的重要性较低的领域,则由3人以下人员进行。
法律尽职调查的主要流程如下:
1) 准备并发送法律尽职调查资料清单(Request for items);
2) 审核 尽职调查资料;
3) 要求补充资料、发送质疑问卷 (Q&A);
4)与目标公司的高管和员工进行有线或现场谈论(B/O session);
5) 对红色警告问题(Red flag issue)的报告或中期报告;
6) 通过补充资料、质疑问卷、访谈来更新尽职调查报告;
7) 完成最终版的尽职调查报告。
转让人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一些公司会以投资或并购为借口获取创业公司的商业秘密后直接用于开展自己的业务,因此需要提前签订‘保密协议’,谨慎管理收购意向者从公司获取的信息及资料并留下相关证据。
法律尽职调查结束后,律师事务所制定的法律尽职调查报告书,将作为签订本合同的参考。法律尽职调查报告书包括以下内容:
1) 可能阻碍合同的订立和执行的法律规制及限制;
2) 可能影响收购价款的事项;
3) 签订本合同时要求转让人做出的陈述和保证事项;
4) 收购后可能影响目标公司财务和经营状况的事项;
5) 合同项下作为前提规定的事项、作为承诺规定的事项、作为陈述和保证规定的事项。
3. 并购韩国公司时需注意的事项
由于韩国同属大陆法系,基本法律体系与中国相似,但也具有独特的特色。特别是在流通业、转包交易、反垄断及公平交易相关的法律及许可、行政机关的规制等领域上,韩国和中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签订并购合同之前,有必要通过法律尽职调查掌握目标公司的信息。
另外,在法律尽职调查过程中经常发生获取对方当事人的商业秘密的情况。因此,为了防止对方当事人不正当利用秘密信息,有必要提前签订保密协议(NDA)。
一般情况下,股权收购合同中争端解决条款的内容双方当事人的意见不一致时,通常由在谈判中占有利地位一方的意思决定。但是,中国和韩国之间的判决书鲜少有互相承认、执行的情况。如果未经过充分的考虑而约定管辖中国法院,以后在执行阶段会可能遇到困难。
并购的规模和形式各不相同,从数十亿韩元到数万亿韩元不等。即便交易规模较小,为了防止未来可能发生的更大损害的发生,也需要通过尽职调查分析中韩两国法律上的风险 。